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新常态下我国二元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时间: 2016-06-23信息来源: 作者:张忠法 责编:任雪娇 hjr_admin

     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涵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与改革开放前城乡二元体制在各领域全面拓展和强化、城乡二元结构持续加剧的单向演变趋势不同,改革开放后进入了新常态,我国加快了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元体制转化的试点示范,推进了一些领域和地区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的进展,使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
 
     一、我国城乡元经济转型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是我们的目标。在中国,这个问题大致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一是改革开放后到1980年中后期,是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和探索阶段;二是1980年代末到1990年初,是对城乡边远区进行研究阶段;三是1990年代中期到2007年,是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和体系开始建立阶段,部分地区有了实践,研究内容日趋完善;四是2007年至今,城乡一体化实践在一些行业和区域进入了示范试点阶段,尤其是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区域、省、市、县加快了步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转型的主要经验有“三个统筹”,即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制度建设、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经济収展 加快一体化进程
 
  1. 统筹城乡要素向农村配置。我国全面廸设小康社伕是利用2000—2020年这20年的时间完成,但是,自从我们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来,经过13年的实践,一些地区、省、市、县发展不平衡。有些省,如浙江省部分县率先实现了小康社会,这些省份包括一些沿海地区和一些中西部发达的市县率先完成小康进程后,主动开始了城乡一体化试验。2002年以来,浙江省全面小康建成指数领先于全国指数的优势均保持在两位数。2012年,浙江省小康指数高于全国12.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省区第一位。从2000年的62.7%起步,到2007年的81.4%,2010年提高到90%以上,2012年进一步提高到了95%,到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
 
  2003年,浙江全省进行了城乡一体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一是从区域整体范围内统筹考虑村庄布局,与省域、县(市、区)城镇规划相衔接,与村规模调整和撤乡建居相结合;二是统筹安排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三是与县(市、区)交通、水利等专业规划相衔接。2015年,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利用新型城市化资源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它明确支持以杭州、宁波为全省两大城市核心,优先推进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大力强化核心城市在凝聚全球高级要素、率先转向创新驱动、催生国际领先产业、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城市高级功能,成为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众的中心城市。其次,要突破县域、市域行政区思维的羁绊,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建设进程,推进全省由“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战略升级。以整个都市经济区为新的单位治理空间,统筹考虑户籍制度改革、县市财政制度改革、要素自由流动改革等事项,系统安排规划共绘、交通共连和服务共享等决策事项,一揽子通盘考虑高级要素载体、产业协调布局、土地供给优化、公共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均等、收入差距缩小等在传统市域、县域规划内难以解决又相互交织的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结构性难题,带动了浙江加快进入城市社会,全面展现了现代城乡一体化文明,这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
 
  2. 统筹城乡资本要素。上海市确立了“两个转移”的统筹城乡资本制度安排,即推进政府投资向农村郊区转移,引导社会投资向农村优势产业转移,支持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试验区,成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建设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湖南宁乡县统筹城乡发展,整合相关涉农资金。
 
  3. 统筹城乡劳动力要素。广州实行了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的重要举措,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人力资源对口支援的政策和办法,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使郊区农民长久受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统筹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兼顾本地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建立了城乡一体、公平竞争、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了平等的就业机会,该省还实施了城乡衔接的高起点、高标准的“五大百亿”工程,即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亿科教文卫建设工程、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此外,山东省也努力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行城乡能源、交通、通信、水利、流通、环保、防火等基础设施统一布局和建设。

  4.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重庆市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向城镇集聚,进一步完善城乡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区域化产业布局,加强农村服务业网络化,着力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禀赋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空间格局。山东省即墨市始终把统筹城乡二、三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来抓;近年来,累计投入108亿元人民币建立了三大省级园区、三大市级工业基地和七大经济区,带动了综合经济圈和产业增长带的发展。 

  (二)统筹城乡制度建设 破解城乡二元体制

  1.
统筹城乡就业制度。东部发达省份的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具备条件的市县,也相继开展了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有的地方还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框架。江苏省泰州市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已在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覆盖城乡的培训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层面,我国较早地成功开展了各种救助、扶贫工作,较见成效的是覆盖全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为国家建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我国基本形成了覆盖范围广的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在地方层面,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探索,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务农农民等逐渐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江苏省苏州市一直在探索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针对残暴务农人员的财政补贴达到了50%,突破了以个人缴费为主的筹资方式,激发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北京、南宁等地还制定了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参保办法,农民工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不少城市将征地农民转非人员一次性货币安置改变未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制度性安排。 

  3. 城乡统筹中的土地制度改革。第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苏州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入股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单一以土地为入股为主;土地作价入股,参与经营开发;农户承包土地与社区集体资产统一入股或量化,实行股份化经营。第二,富民合作社。以往开发非农建设土地经营二、三产业,广大农民由于资金分散、经营规模较小,无法参与竞争、形成资本,进而无法获得相应收益。江苏昆山等地将集体非农建设留用地优先配置给联合起来的农民,由农民联合出资建立富民合作社,通过法定手续建造标准厂房、打工楼等。这种由农民联合出资入股的经营方式,拓展了农民的资本经营和创业领域,增加了农民收入。第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近年来,全国出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发展的好势头,一些地区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将无序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纳入正常管理轨道,其核心内容是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进行转让、出租和作价入股。2005年和2006年,《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和《湖北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相继出台。第四,土地新政改革。成都充分利用级差地租收益规律,通过农村国土整治所增加的农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经由“占补平衡”和“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级差土地收益,不尽合理地配置城乡空间资源,而且给城乡统筹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和工作平台。总之,唯有城乡统筹才可能形成城市资本与农村闲散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才能集约利用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并为公平分配级差土地收益提供经济基础和典型示范。
 
  4. 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制度。2008年以来,安徽铜陵市逐渐破除城乡医疗卫生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通过“上提”、“下沉”、“外移”等措施,构建了新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其中,“上提”是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占有率和优良率,“下沉”是将城市优良医疗卫生资源向主城区以外转移。

  5.
统筹城乡户籍制度。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已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了公民省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山东省规定,按常住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农村人口在城镇登记常住户口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村(居)委会不得对公民依法申报登记户口设置任何限制或附加条件。 

  (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
 
  我国很多地区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统筹发展,并做了大量的调研,出台了不少国家级的协调办法。浙江省的“山海协作工程”,通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促进了二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推进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该省把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上来,其中心任务是加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创造经验。陕西省凤翔县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村面貌落后,地形地貌千差万别,城镇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乡统筹尚不其备整体推进的条件。于是,凤翔县就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的办法,先在个别领域和条件较好的地斱试点推进。在经济强镇,重点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和辐射周边的能力。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了城镇、乡村的不同模式、不同特点、梯度推进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示范案例
 
     (一)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案例
 
  1. 城乡统筹试验的内容和进展。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2009年4月,重庆市综合改革配套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根据要求重点围绕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劳务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三条主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
 
     2. 改革试验的重大制度与创新。2012年,重庆市已经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1)以“地票”制度撬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所谓“地票”制度,就是经复垦、验收、交易和使用等流程,将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节余部分以市场化方式公开交易形成的可在全市规划建设范围内使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从2008年年底到2013年12月,重庆市累计完成“地票”交易12.2万亩,约245.3亿元,有7.68万亩“地票”落地使用,办理“地票”质押贷款3859亩,约5.22亿元。
 
  (2)以“三权”抵押融资促进农村要素市场发展。以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权及林权这“三权”抵押贷款,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抵押贷款制度体系,包括权属登记及流转管理机制、资产评估机制、资产流转处置机制等。抵押金额按80%和20%的比例,在村民和集体组织之间分配。2013年,重庆市累计实现“三权”抵押融资486.3亿元。

  (3)
以“进城不失地”“社保一次性到位”为核心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庆市先后出台了46个户籍改革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包括:①以稳定就业为转户前提,分类实施。在主城区工作五年以上、县区城工作三年以上可以转户;②转户居民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城市保障一步到位;③合理保留转户居民的农村权益。自愿保留土地的,允许继续保留与土地相关的种粮直补、征地补偿等9项权益,保留与身份相关的生育政策、购房契税减免等26项权益,转户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可通过“地票”制度实现财产性收益;④创新户籍改革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政府制定规则,依法分解改革成本,大体上企业、政府、社会三方面各承担1/3。 

  (4)“先租后售”“租售并举”,建立以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常住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凡年满18岁,在主城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并符合住房困难条件者,均可申请租住公租房;探索了“公建公有、城建分开、封闭运行”的模式。在租金优惠的基础上,实施分层补贴。多渠道集资筹资,实现收支基本平衡,并且建立了公租房社会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制度改革,重庆公租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解决了置身于市场和政府保障之间空白地带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解决了他们“有房住”、“有住房”的问题。此外,还推动了农民工融入城市,发挥了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作用。重庆市已计划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直接投资1200亿元人民币,可为建筑业创造100多个就业机会。
 
     (二)江苏省淮安市城乡一体化案例
 
     1.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淮安市是苏北劳动力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不高,向城镇转移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淮安市推出了一系列政策。2003年,该市规定凡其有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的人员,经批准后,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就可以购买自建房,可在当地办理入户手续。2010年,市政府进一步放开落户条件,务工、经商办企业2年以上,或购商品房,或年纳税30000以上,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均可申请入户。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针对农民工从业人员制定并实施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并在推进土地流转、完善社会保障、建设就业制度等方面行了探索。
 
  2.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降低在农村办银行的门槛,引入社会资金,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扎根农村,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将支农政策落实到农户手中。提升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能力,通过构建适应新型城乡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新型城市化过程中金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3. 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通过政策扶持,促进了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发放贷款,落实了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政策,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超过15%的部分,按2%给予奖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得到落实,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给予2%补贴,解决了新型农村机构规模小、实力弱、抵御风险和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城乡资源配置。
 
  4. 促进城乡生态互动。淮安市有关环保的各项措施都走在前列,经长期努力,该市城乡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成都市龙泉驿区整村“农转市”案例
 
  成都市龙泉驿区万关乡大兰村位于龙泉山脉深处,辖区面积9.25平方公里,自然条件艰苦,当地6万农民面临“出行难、饮水难、就业难、上学难”等诸多难题。2008年旱灾,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远低于龙泉驿区农民人均收入7255元的水平。从2007年开始,龙泉驿区分批启动了整村移民进城变市民的“农转市”模式,到2011年,大兰村人口全部下山进城,成为城市居民,实现了“三充分一持续”的社会保障。大兰村“农转市”模式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以“两放弃”取得“三保障”。整村移民以放弃集体土地使用权、放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前提,入股成立大兰农民股份合作社,成为股东,获得了住房保障、就业保障、社伕保险保障。
 
  2. 由大兰农民股份合作社、四川省银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布罗森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1:3:3:3的比例出资成立的大兰银河富民投资有限公司其备独立法人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首先,结合灾后重建,由银河公司按照政策标准制定补偿安置办法,并对大兰农民迚行补偿安置,实施整村移民进城工程;其次,银河公司统一经营流转后的原大兰村土地资源,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对原大兰村9.25平方公里山区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大力营造公益林和生态经济林,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再次,实施土地整理,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见效果、生产集约化的前提下,银河公司按照国土部门要求,对移民流转后的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和土地复耕;最后,公司取得了新增耕地指标的拍卖收益权,利用耕地指标收入支付移民和农业开发的有关投入及获取经营的必要利润。
 
      3. “市场运作,以地生财”。在生态移民过程中,政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自身均无资金投入,移民运作资金来源于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级差地租收益,公司利用挂牌拍卖所得资金来支付移民安置的全部费用。于是,在不依赖政府财政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市场交易模式运作,使农村土地资源转化为资本,这个经验在全国史无前例。
 
  这说明,农民的土地可以变为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保障,农民就地建制推进了城镇化建设。此外,政府要重视对进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进入城市后,农民原来的土地还有一定权限,必须用法律来解决他们土地的归属权问题,目前,相关政策及法理问题还有待研究。
 
     (四)河南省济源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案例
 
  1. 济源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三个阶段:①2000—2006年,奠定基础阶段。2003年,该市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借此机遇,制定了“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发展战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村村通”公路,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缩小了农村与城乡的发展差距。②2007—2010年,反哺农村阶段。开创了“工业向集聚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思路。③2011—2015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3%,全面实行了户籍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
 
  2.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3年,济源市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小型农田水利所有权这“七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两股”、“两建”、“两改”工作。
 
     3.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包括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推动农村产权抵押以及创新金融产品。
 
  4. 促进城乡资源配置。建立了全面覆盖、标准领先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了城乡均等化服务,建立了与政府财权相匹配的制度。
 
     (五)山西省中阳县“三网融合”城乡信息一体化案例
 
  1. “三网融合”初具规模。中国移动山西公司紧紧抓住国家2004年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这一契机,提出了“三网融合”工程。它利用三年时间,斥资30个亿实现了光缆“村村通”。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协调相关部门参与了规则的制定。在这样一个贫困县,山西移动不仅破解了技术难题,在每一个行政村都建了网站,还让众多农民放下镰刀锄头,拿起鼠标,走向了地球村,在山西率先建成了经验超前的中阳模式。
 
  2. 进程医疗会诊体系的建立。山西移动利用省医院的所有医疗资源,最早在山西省应县实现了进程医疗看病。农民可以在乡村医院,通过云联网技术把化验单和各种病状传导至省城,省城的大夫通过云联网就可以远程指导乡村医生看病。通过进程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生个人的技术水平,还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 云联网技术走进课堂。中小学教育方面也进行了联网,贫困山区的中小学通过网上视频可以利用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地的学生老师都是通过视频授课和学习,再进行辅导,这对中小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口。
 
  4. 物联网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山西移动及山西省林业局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全省的森林防火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控系统覆盖的地区都安有摄像头,利用GPS技术林区定位。物联网防火技术应用之后,山西省林火预警能力提高,并减少了盗伐、超采等不法行为。因此,中阳县“三网融合”建设实践解决了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电商模式
 
     沙集镇是徐州市睢宁县的一个贫困镇,经过长期摸索,慢慢发展起来了一种以镇为单位的电商模式。沙集镇东风村,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后来由于做废品回收生意严重污染了环境,村子便成了“垃圾村”。2006年,26岁的小伙子孙寒回乡,开起了当地第一家网站。最初,他卖小饰品、手机充值卡等,体验到了网店的神奇。孙寒到村子附近的木材加工厂走访,看到老一辈村民都会木材加工,他决定转行做家具,但起初生意不好。2008年,孙寒去了上海的一个宜家家居店,受到了启収。他从宜家买了一个小书架带回来,请当地木工模仿,因为样式受到欢迎且价栺低廉,他在网上的销售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村里人知道孙寒网上卖家其赚了钱,全村的人就都开始了,并很快由这个村带动了全镇的家具产业和网商的发展。“网络+公司+家庭”的“沙集模式”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滚动发展,走出了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
 
  沙集镇爆发式的家具网商把他们的家具设计推向了全世界。2010年,它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独得“全球最佳网商沃土奖”;2012年,该村的农户开了3000多家网店,产值达12亿元。所以,我们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这个口号在沙集镇实现了,它为“云联网+”战略提供了一个好模式。
 
     (七)湖南省嘉禾县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案例
 
  郴州嘉禾已经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以“一园五区”为纽带,城关镇和行廊、龙潭、塘村、袁家、坦坪等五个中心镇为板块的小城镇集群,这些小城镇群集中了嘉禾大部分工业产业和城镇人口。因此,嘉禾小城镇发展的模式为组团联动,对外扩张的开放模式。
 
     1. 组团联动。嘉禾以县城为中心,以“一园五区”为纽带小城镇群的产业具有关联性,地域具有板块性。因此,必须组团发展,而不是单兵独进。要以城关镇发展中心和服务中心,五个乡镇为发展节点,整体联动、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全县城镇发展的半壁江山。
 
  2. 对外整体扩张。嘉禾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群组团成为整体,首先,内部相互扩张,缩小距离,推进相互之间的城镇化;其次,整体向外扩展,联动乡村,以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带动乡村、辐射乡村,依靠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 辐射联动。即小城镇自身发展过程中,对本乡镇外在的乡镇形成强大的辐射,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周边乡镇联动发展,自身成为发展的中心乡镇。这种辐射联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是有特色产业和经济实力强的乡镇发展的模式。
 
     “嘉禾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一都三地”为目标,通过传统产业的现代升级,形成其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内涵;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核心,以小城镇集群为依托,民间资本高度参与的政府推动型非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它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核心,壮大城乡经济;以小城镇集群为依托,推进城乡互动与融合;发动民间资本高度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推动力;发挥政府推动力,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我国城乡经济转型面临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城乡一体化将迈上新的台阶,进一步实现产业发展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均衡、社会保障城乡覆盖、行政管理城乡一体的新局面,并将出现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农民进城定居,能够拉动住房、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需求,公共交通、市容环卫、污水处理、绿化、水热气供应、道路桥梁等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也将扩大。
 
  (一)公共交通运输需求将在四个方面凸显。一是城乡一体化,要提高大城市带、大城市群的通行能力,完善城市群对各城市之间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二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需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网违接,提升干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中小城市加快发展,公共交通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需升级城市对外通道、完善周边道路结构;四是重点发展小城镇,加强小城镇与邻近城市的联络,加快小城镇与周围乡村的联通,加大对县乡农村公交的提升改造。2014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53%,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60%,共需基础设施投资16—20万亿人民币。所以,城市发展与交通方式密切相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的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
 
     1. 公路交通。到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到2030年,东中西部地区主要通道平均交通量将分别达到日均16.2万辆次、9.2万辆次和6.1万辆次。目前,国家高速公路待建里程约为2.2万公里,国道二级以下里程约为9.6万公里,省道三级以下里程约为5.7万公里,县乡公路四级及以下里程为121.5万公里,公路建设商机巨大。
 
     2. 高速铁路和大中城市地下铁路。我国大中城市道路出现了拥挤,学习新加坡、冰岛和日本的经验,统筹地下空间势在必行。真正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光靠地上是不够的,需要今后大批开发地下设施,当务之急要把地下管道网络搞好。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有巨大的商机,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的需要。
 
      3. 航空产业。为适应国内民生和国际贸易距离长、范围广、时效性强的特点,航空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文提出,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放宽低空限制。到2030年,我国通用机场总量将超过2000个,提供旅游、救灾、救助等服务,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
 
     (二)生产要素的集聚和知识的传播。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是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乡产业的繁荣和高回报率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技术和知识的流入,这些要素的整合将进一步诱发技术创新和流动,并促迚新兴产业的形成。
 
     (三)城乡规模优化带来服务业的发展。人口集聚催化服务业发展,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产业,直接向居民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及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家政服务业、洗染业、美发美容业、人像摄影业、维修服务业、沐浴业和再生资源回收业等服务业态。城乡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年提高,服务行业潜力巨大。其次,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社会化分工细致也将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1970—2009年,OECD(经济合作与収展组织)国家制造业比重由25%降至15%,服务业比重上升到75%。将来,传统工业也将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全面升级,经济增长空间巨大。
 
     (四)城镇化将拉动内需。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是3.34:1。截至2015年,如果现有2.5亿农民工全部转化成城市居民,并与城市居民消费方式相同,全国居民消费将提高18.8%,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将上升6.6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将增加2.01%,并且带来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五)“云联网+”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如果说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期的前半段主要体现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特征,那么,后半段将体现“四化”深度融合的特征。特别是中国城镇化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为创新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信息技术和城市节能建筑、综合交通、公共信息平台、重大民生工程的融合,增加投资需求、创造就业机会、扩大需求支出、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已在60个城市建立了“三网融合”的试点,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家庨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
 
     (六)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向农村转移人口,扩大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需求。到2010年,在6.7亿城镇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数量仅为3.9亿,其余的2.8亿常住人口中,有1.5亿是“半城市化”的外来农民工。有2/5的城乡人口不能享受与城镇户口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样,加上2011—2030年需要转移的2.2亿农村人口,我国需要在今后20年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数亿农村转移人口。
 
     (七)促迚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作为农村地区资金、技术、信息的集结地,是龙头企业天然的载体,成为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的依托。城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加快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使农民能够方便地获得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信息,克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此外,城镇化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并引导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工业集中区集约用地模式、旧村改造模式和土地复垦模式,使人地关系得以改善。农村人口份额降低和人地关系改善后,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经营集中,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八)市场空间将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呈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相对成熟的城市群都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尚处于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和早期阶段,在东南沿海土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等要素的约束下,正驱动部分制造业向中部六省和西三角转移。通过培育200多个增长极率先发展,以提升产业链为中心,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孙婉璐根据中国干部学习网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任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