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新农村发展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及做法——以河南省为例时间: 2016-05-04信息来源:刘素芳 任海洋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 要: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丰富和延伸。以河南省为例,探析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实施做法,最后笔者给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实施途径,以期待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美丽乡村”的内涵和目的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美好乡村建设,关于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着眼于现实的,可作为新农村发展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单单盲目解决农村发展建设的表象问题,而是要以此为开端,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积聚与统一的配置,促使县域经济竞争能够有实力有水平,能够在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上经得起考验。因此还要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让村民共同参与,来实现群众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这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二、美丽乡村的建设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影响
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个较复杂的、全面的、涵盖农村社区整体工作的新提议,这不仅是要求农村人文气息丰富,居住环境要优美,同时需要村民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基本需求。在以往农村人口比重大时,农村对城市发展起重要的扶持作用,而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率超过了50%后,农村的人口数量在逐步减少,而城镇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就出现了较关键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利益和人口问题,怎么保证农村农业不落后,经济不凋敝。
1、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而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城乡各要素相互渗透,互为资源,相互服务,逐步达到二者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相互一致、协调的发展过程。从而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较为突出,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就是要逐步打破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体系,让社区居民共同发展经济,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美丽乡村发展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作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次是有利于各产业集聚,共同发展。再次还可以缓解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
3、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要创造适宜生态环境,应该着力建设好各乡村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重点建设村庄的综合整治问题,不断的优化整合农村的人居环境。开展村庄、村落环境整治工作,要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独具特色。实现清洁的人居环境和农业无公害的生态型村庄。以河南省南阳为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某新农村社区居住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据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在回答“您对社区的居住环境是否满意”时,近九成的农民表示满意(见表1)。可见,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了城乡文明的互相融合。
4、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发展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其实质是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在农村确立,在农村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有利于推动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有助于加快转型升级农村的经济利益;还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们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农村社区的各类资源要素,从而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承载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模式
中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城乡新型的关系中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社区的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问题。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已经成为由农产品出口国变成一个进口国了。建设美丽乡村,要注意保护社区传统的历史风貌、人文环境等有特色古村落,并将具有特色传统村落的风格、传统的古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总结来有以下几种成功的模式。
1、生态乡村模式:在空间上生态乡村是与“生态城市”相互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将农村作为一个集农业、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系统来考虑的,在生态文明的前提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一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层次性。生态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扶持。依据新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农民生活性和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及农村社会发展设施是生态乡村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工作。相对偏远的农村产业基础仍是常规农业或特色农业。
2、开发旅游模式:此模式是以当地旅游景点为中心,利用自身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依托旅游服务业,着力发展其生态旅游,建立起来星星农村社区。充分发挥红色、绿色和文化特色旅游优势,推进当地各项旅游项目的发展,完善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充分刺激当地餐饮业、娱乐业、商业、和房地产业等的发展,有序的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对于休闲旅游资源较丰富的乡村,选择农旅相结合是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
3、工业园区带动模式:该模式是让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建设,来带动社区周边的经济发展,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向导。城郊社区建设主要是以发展改模式为主,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为城市提供基础服务,受城市发展辐射,一定有深厚的城市发展元素。随着城市发展建设速度加快,一些企业、工业迁到郊区,可以解决农业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四、美丽乡村发展建设的几种做法
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主要的问题是处理好农民利益和农村的发展关系。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在逐步由一个农产品生产国变成进口国,因此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确实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以下是几种具体实施方法,以此来为农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1、服务完善型。建设服务完善型美丽乡村是指一个新农村社区由几个村庄组成,根据区域相邻、面积相当的原则,合并组合几个村庄。并在农村社区内选择一个基础设施比较好、交通运输便利的中心村,集中布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来作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这样的布局既能让居民便捷的享用公共服务设施,又满足农村居民的耕种半径。同时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来推动农村向社区的中心来集聚。这样聚集可以起到“集中起来操办大事”的目的,也为农村社区节约土地、减少资源浪费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河南南阳市方城县的万华锦社区是我们全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初步探索。
2、产业带动型。产业带动型是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旅游产业和规模养殖业为基础,规划布局建设核心产业园区,并配套发展新型农村社区,走“依托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建好社区增强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王屋愚公的新农民村社区就是依托“愚公移山”的精髓作为资源,在通往王屋山景区的沿线一带,建设发展“农家乐”,从而实现农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齐头并进、互动赢利。
3、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型,依托旧城改造,综合运用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及其他经济要素,靠市场机制推动拆迁、促进改造,探索形成了“统筹规划、功能配套,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因地制宜、成片推进”社区建设之路,有效整合了城市资源,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推进了社区建设。
4、回乡反哺型。如长垣县佘家乡东黄找村在天津搞建筑企业的四位老板,从2009 年9 月份开始,无偿捐建了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在旧村基础上翻建新村,然后按成本价出售给群众,有力推动了农村社区发展的步伐。在建设发展社区的过程中,该县一直坚持尊重农民群众的愿意,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居住习惯等因素,设计规划出了多种不同价位的户型供大家选择,鼓励经济条件好或急需房屋的群众先购、先建,不行政强迫,不实行“一刀切”和“一窝蜂”,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推进。
总之,美丽乡村的建设没有固定的做法,我们在借鉴各地其他经验的同时,更要思路清晰,思维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建设措施。
五、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措施
1、科学布局,动员群众。许多村存在无序建设情况,往往来一个项目盲目上一个,未能着眼长远,有序建设,科学规划。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将全县所有行政村撤并整合成若干个社区,每个社区平均整合几个行政村。农民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乡村规划前期,要积极调动各村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外出调研考察学习,让农民干部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其他村庄改造整合的美好前景,逐步让村庄大拆迁整合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农民群众自觉成为村庄合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制定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发动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和讨论。
2、建立机制,因地制宜,分期建设。建立健全的机制和政策,是保证美丽乡村社区规划建设的首要的措施。在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原有村落的改建、改造与新村庄的建设发展规划的关系,统筹协调社区发展的近期目标与远期规划,在统一布局规划社区时,分步实施发展方案。其次进行先行先试,建立示范样板,严格落实相关的规划制度和审批程序。
3、资源整合,多元投入,有序建设。整合资源主要是整合项目资源,把美丽乡村建设各个要求予以任务分解,然后通过不同渠道予以打造包装,使其符合上级支农资金拨付条件。其次是整合村庄自身资源。如村民自有资金的筹措、村级留用地的开发,村集体经济的使用等;再是社会资源的整合。鼓励村企共建,鼓励金融资本融入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鼓励社会贤达人士来捐资兴建美丽乡村相关基础性服务设施。与此同时,要制定规划,特别要注重中心村建设的需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根据村庄实际,立足长远进行建设。
4、提高品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身心美是美丽乡村内在的美,是建设的长期任务。要着眼于提高农村社区中农民生活的质量和品质,加强社区中以生态文明为主的的文化体育发展建设,使社区发展走上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和有经费的发展道路。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从而来提升农村文化和文艺设备的配置水平;广泛开展和推动农村文化活动,把生态文明作为送文化和种文化的重要内容,把群众热衷参与的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
六、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任重的道路,非一朝一夕能促成。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受各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社区发展模式的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各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选择不同的发展建设模式。除此之外,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也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每个模式都只是某一个阶段的方案和目标,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还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各地区切不可机械仿效,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建设发展模式,或者追求超越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试行) [S]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04.
[2]和沁.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 [J] 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9期.
[3]周晨虹.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过渡型社区研究 [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张颖举. 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河南省为例 [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200-204.
[5]申翔. 建设农村社区的规划学思考. 和谐城市规划——2007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6]祝维伟.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治转型的思考 [J] 新农村,2013.7.
●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