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应考虑多重属性——以哈尔滨市为例时间: 2016-12-03信息来源:郭玉双 庄玉成 曹永亮 作者:hjr_admin 责编:

     DOI:10.13816/j.cnki.cn11—1351/f.2016.01.016
 
     近年来,哈尔滨市各类用地需求量增加。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有效补偿各类建设占用的耕地,对于稳定耕地面积,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耕地后备资源现状分析
 
     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以可开垦土地为主。可开垦土地包括可开垦其他草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沙地和可开垦裸地等。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可开垦土地有32678个地块,面积为90.77万亩,以可开垦内陆滩涂和可开垦其他草地为主。其中,可开垦内陆滩涂有3276个地块,300亩以上的有306块,面积33.2万亩,占全市可开垦内陆滩涂总面积的73.72%,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拉林河、蚂蜓河河道两侧,土质由河流泥沙长期沉积而成,土层较厚,疏松易耕,集中成片,面积较大,比较容易开发利用。可开垦其他草地有26357个地块,其中300亩以下的有26260块,面积36.31万亩,占全市可开垦其他草地总面积的88.07%。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每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但单个地块面积比较小,不利于集中机械式开发。
 
     可开垦裸地和可开垦沼泽地,分别占全市可开垦土地面积的2.72%和2.11%;最少的是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沙地,分别仅占0.11%和0.02%。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沙地及可开垦裸地共计有2937个地块,大于300亩的仅有12个,分布零散,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敏感,不利于开发利用。
 
     哈尔滨市耕地后备资源中,国有土地约为52.12万亩,集体土地约为39.08万亩,其中国有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可开垦内陆滩涂,集体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可开垦其他草地。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
 
     有一定数量可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经统计分析,哈尔滨市域内耕地后备资源有91.2万亩。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依兰县、通河县、双城市、巴彦县及方正县,其中坡度在15度以下、可开垦内陆滩涂及可开垦的其他草地面积共86.3万亩,约占全市未利用地面积的26.79%。从整体来看,哈尔滨市有一定数量的可供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
 
     以国有土地为主,利于较大规模开发利用。哈尔滨市耕地后备资源中,国有土地比重大,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57.15%,在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最多的通河县,国有土地比重更高,超过了90%。国有土地比重大,可以相对减少土地权属调整的工作量,便于集中资金,较大规模地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分布相对集中,易于成片开发。哈尔滨市耕地后备资源中,单片面积大于300亩的地块有416块,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地块数的1.27%,但单片面积大于300亩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合计约为39.25万亩,占全市耕地后备总面积的43.04%。总体而言,哈尔滨市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比较集中,易于成片开发。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
 
     耕地后备资源认定欠妥当,开发利用方式简单。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资源本身,具有多重属性,不仅有宜耕属性,还有宜园、宜林、宜建(作为建设用地)、生态功能等属性,与人文自然景观相结合还可衍生出旅游观光功能属性。目前,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仅集中于宜耕属性来开展,即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其他功能属性被忽视。同时,只注重增加耕地面积本身,而缺乏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后的种植结构、种植效益、工程效益的关注。
 
     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局部地区发生恶化。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开展的不合理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破坏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次生盐渍化、沙化等土地退化现象。大规模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大量开垦滩涂湿地,造成了水土严重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建议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择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综合开发。鉴于耕地后备资源的多重属性特点,其开发利用工作应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考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和农、林、牧业发展规划及生态园区规划、风景旅游规划的衔接,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矛盾,协调好耕地、林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使开发利用达到综合效益最优。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绝不能单纯理解为种粮,而是应根据区域农业产业规划来进行作物布局,可种粮食, 也可种菜, 提高作物种植的效益和土地开发效益。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要牢固树立起“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用地方针,在合理开发、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同时,始终不渝地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做到有损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一票否决,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作者供职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