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加大金融排量 加快中部崛起的步伐时间: 2018-03-20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 2018 (1) 作者:陈 志 刚 责编:qgy_admin
编者按: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自2004年首次提出如今已经走过第14个年头,随着时代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部区域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9月24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四次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就如何促进中部崛起、如何打破中部崛起的困境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部区域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献计献策。本刊特刊发论坛部分研讨成果,以飨读者。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8)01-0012-17 收稿日期:2017-11-09
众所周知,衡量金融发展三个典型指标,分别为信贷余额、股票筹资额、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信贷余额比例方面,中部地区是偏低的,东部、东北、西部地区都在140%以上,中部地区是108%;中部、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差不多,2016年中部地区GDP是15.9万亿元,西部地区是15.7万亿元,但中部地区信贷余额比西部地区少5万亿元左右。股票筹资额比例方面,东部地区(2.97%)大大超过中部地区(1.32%)、西部地区(1.46%)和西北地区(1.54%),但中部地区在后三者中也是偏低的。金融业增加值比例方面,从高到低排序,最高的北京、上海,比例在17%左右,最低的湖南不到4%;倒数10名中,中部6省要占到4个。可以说,不论是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还是综合考虑,中部地区金融弱化是不争的事实。
中部地区金融弱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金融业增加值损失、金融业高质量就业损失。关键是间接后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液,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排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GDP总量差不多,中部地区信贷余额是17万亿元,西部地区是22万亿元,相当于中部地区是1.6排量,西部地区是2.0排量。自2006年中部崛起规划正式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个发展是在1.6排量的条件下实现的,这个成绩是充分动员各种发展力量的结果,是来之不易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金融弱化问题实际上已经放慢了中部崛起的步伐,如果没有1.6排量的限制,中部崛起的步伐会更快。
对于中部地区来说,金融弱化是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中部地区是1.6排量,这是一个挑战;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排量,加快全面崛起步伐,这又是一个机遇。“十三五”以及未来更长时间里,我们可以利用两种驱动力,一是加大油门,另一是扩大排量。在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中部全面崛起步伐就会进一步加快。所以,为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一个关键就是推进中部地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金融排量,其基本思路和框架是:一个宗旨、三层维度和四大举措。
一个宗旨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水平,重点服务于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也就是,通过创新金融、开发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和开放金融,分别为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建设服务。
三层维度就是金融深度、金融广度和金融开放度。金融深度方面,除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重点是降低准入门槛)、存款保险制度(重点是实行差别费率)和注册制改革外,关键是加快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建设。我们认为,武汉中部金融中心建设不只是立足于武汉市、武汉城市圈、湖北省,而应针对中部地区金融弱化,从加大中部崛起的金融排量,甚至是全国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加快建设,全面推进。金融广度主要涉及加大“三农”金融支持力度,推广针对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家庭的金融服务,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等。金融开放度包括对内和对外开放,对内主要是以上海为首、武汉为辅,推进长三角、中部地区金融一体化,对外开放包括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等。
四大举措:一是加快编制《中部地区金融发展规划》;二是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三是加强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防范和控制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金融排量以后,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会加大,对区域金融风险要严防死守,防微杜渐。
综上所述,在1.6排量的背景下,10多年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我们既可以加大油门,也可以扩大排量,加快中部全面崛起的步伐,但是,金融排量扩大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必须严防死守区域金融风险,不可掉以轻心和丝毫松懈。
作者简介:陈志刚,男,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武汉 43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