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区域前辈
区域前辈

刘再兴时间: 2019-01-19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17-12-04 作者:孙久文 李青 责编:qgy

                中国区域经济学开创者刘再兴先生学术思想回顾



刘再兴先生生前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从事经济地理特别是工业布局的研究。改革开放后在除工业布局领域外,其还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进行过广泛研究,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性学者,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开创者。


一、刘再兴先生主要学术贡献回顾

刘先生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国内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领域最领先、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其学术贡献主要有七个方面。

1.领先提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性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刘先生提出经济地理学属于经济学范畴,应更多地运用经济理论补充经济理论在空间方面的不足,从而引发了地理学界的广泛讨论。尽管仍然存在不同观点,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当中,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专业、城市经济专业逐步建立起来,使得中国经济地理学能够以更强的能力参与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决策当中,并成为中国经济学的一门“显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培养出了一大批深入实际、面向实践,在中国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学者。

2.率先提出“主导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经济地理学界普遍开展了空间推移理论研究,刘先生是“主导论”的首创者。他不同意简单地按“梯度”理论认识中国经济分布和空间特征,也不同意不符合历史基础和现实可能的“反梯度论”,以及多种推移形式并存的“并存论”。他认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梯度推移,但同时要坚持大范围内的梯度推移与局部范围的反梯度推移相结合,提出了客观可能的区域发展方式。

3.领先研究中国经济区划问题

刘先生是中国最早提出“三个经济地带”思想的学者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初完成的《中国经济地理概论》中,他明确提出“根据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历史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除台湾外,全国大体上可分为沿海发达地区、边疆待开发地区和介于上述两大区域间的中部地区”,并对比分析了三大地区的发展条件、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又深化了对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的研究,在三大地带的基础上提出“以沿海为主轴,促长江干流腾飞,深化黄河上中游优势资源的开发,加快西南重化工业带的建设,以沿边开放为突破口,启动南北边疆地带的发展”的构想。

4.领先研究地区差距和西部发展问题

刘先生一直坚持速度、效益和缩小东西差距的思想,提出了“依托东部循序西移,中间突破”的观点。在评价西部地区的优劣势和工业化进程的得失,西部开发效益以及西部开发战略模式、结构优化、总体布局等争论很大的重要问题上,刘先生在《论西北西南的开发》等研究成果中提出了系统的观点。如针对改革开放后工业布局偏于东部所引起的矛盾,进一步阐述了“协调东西关系,必须协调宏观布局的两大政策目标(效益与均衡)”的观点,并论证了这两大政策目标统一的可能性与途径;提出并阐述了“产业倾斜必须以相应的地域倾斜作依托”“产业政策向基础产业倾斜,在空间政策上必须相应向中西部富能富料区倾斜”等观点。20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了布局政策“效益与均衡”两大目标的合理结合区间概念,指出区间的一端以不影响2000年全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界限,区间的另一端以不至于出现两极分化、保证社会安定为界限,同时测算了四种方案,认为实现布局政策两大目标的结合是完全可能的。实践证明,他的理论思想是正确的。

5.领先研究生产分布规律问题

在《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书中,他系统论述了生产力布局的三大理论基石,并创立了“空间投资理论”。他认为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都需要一定的投资作保证,总投资的部门分配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手段之一;总投资的空间分配是调整经济布局的基本手段。另外,他还独到地提出了工业布局的“集聚论”和“消聚论”,认为企业的空间集中可以产生组合效应,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集聚与消聚不是绝对对立的,不是无限制、无条件的,两者需要相互结合,结合的方式一是集中中有分散,分散中有集中;二是“大分散”与“小集中”有机结合。

6.领先开展区域发展的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刘先生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先后建立了诸多计量指标,用以研究中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后,他又对所构建的指标进行了系统归纳,建立了中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分析的计量指标体系,对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7.领先研究中国国土规划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是中国国土规划的发端和兴盛时期。在此期间,刘先生参加了国内几十个省、地、市、县国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对国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规划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及国土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论述,发表了许多论文、调研报告和专著,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受到了有关省区国土部门的重视。


二、结语

刘先生淡泊功名,不慕浮华,坚持学术原则,重视理论结合实际,治学严谨,言必有据,文必有意,不做媚上应景之作。2017年初《刘再兴文集》出版问世,这本文集是中国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历史记录和学术成果,是我们回望先生、怀念先生的一个依托。如今区域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兴盛,得益于先生一辈的开创性工作,也有赖于后进学人的共同努力。前路漫长,薪火相传,愿我们继承前辈的初心、坚韧与至诚而努力前行。


作者简介:孙久文,男,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 100872)。

李青,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本文节选自《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具体内容请查看原文,整理  齐双)。


专著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