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肖金成:新冠疫情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时间: 2020-04-22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2020-04-18 作者:肖金成 责编:qgy

      新冠疫情在中国和世界的传播,我一直比较关注。我不是传染病专家,所以从未就疫情发表什么观点,但我十分关注医学专家的意见,并对医学专家的意见做过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和别的病毒不一样,和SARS病毒也不一样,就是传染性强,发病慢,很有可能出现健康带毒者,所以我就形成了一个观点,就是抗击疫情要打“持久战”。为什么要打持久战?就是很难在短期内将病毒根除的情况下,尤其是全球爆发疫情的情况下,外防输入的任务十分艰巨,应有长期防控的心理准备。怎么打持久战?就是要人自为战,每个人要加强防疫的意识,出门戴口罩,减少聚集,减少人与人的接触。

提到持久战,我想到了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里面就包含了区域差异的思想。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就和几百万人的国家、几千万人的国家是不同的,我们有东部与西部,有南方和北方,一定要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在没有疫情的地方,应尽快复工复产,实现生产生活的正常化。有人说抗击病毒就像抓“特务,我们在明处,特务在暗处,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性,搞人自为战。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搞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所以我认为抗击疫情,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既然要打持久战,就必须一面抗疫情,一面搞生产,抗疫、生产两不误。

面对经济下行要打“阻击战”。疫情发生之前,我国经济就处于下行通道中,经济增长水平从87,从76,没有疫情,保6也有困难,有了疫情,会不会从65,甚至降到5以下,都是有可能的。从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昨天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的数据,与去年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负6.8意味着什么?这就对全年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如没有更快的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就会比2019年低得多。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劳动者难以到达工作岗位,大家坐不了高铁、飞机,农民工也到不了位,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疫情对国际供应链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这一点我们要重视,我们可以复工复产,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但国际订单会不会大幅度减少。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外向型企业依托的是国际供应链,疫情爆发肯定引起国际市场的萎缩。另外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产业,有很多需要国外的零部件配套,他们能不能及时生产出来?能不能及时运过来?实际上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比如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了,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定单减少了,即使我们的劳动者到位了,生产出来怎么运出去?卖给谁?这是要有足够的估计。外部的零部件运不进来,我们生产的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出去。所以沿海地区的外贸和经济增长必然受到很大影响。沿海地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具有有极大的支撑作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可以影响到全国。

国际供应链受到了冲击,或者出现了断裂,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外向型产业要采取对策,一方面修复国际供应链,另一方面由外向型转向内向型。通过建设国内供应链,扩大国内市场。原来国外配套的零部件能不能在国内实现配套?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能不能面向国内市场?一方面,生产的产品由国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一定要扩大。如果国内市场不扩大,国内需求上不来,生产出来的产品国内也没有人买,就会造成生产能力的萎缩。我建议出台政策扩大内需,中西部与沿海地区的供应链进行对接。我认为,中国有14亿人,这是一个大市场,过去,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产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如果中西部需求市场扩大的话,供应链能不能面向中西部来构建?

对中西部地区来讲也许是一个机遇,无论是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还有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我认为都是有机遇的。尤其是西部地区,受疫情影响小,能否快速亮起来,应积极行动起来,抓住这个机遇。在国内产业链建立的过程中,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

扩大内需是阻击经济下行的关键。市场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我觉得咱们提出来新基建,新基建当然是扩大投资需求的一种途径,但是我认为新基建的规模不会很大,财政投入很有限,面对100万亿元这样的经济总量,你拿出几万亿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要有投资的愿望,尤其是中小企业有投资的愿望,各级政府都有投资的愿望,才能把经济拉动起来,投资需求才能迅速扩大。

很多专家提到都市圈。都市圈对扩大投资需求有什么意义?我认为有三点是比较明确的。一是都市圈的同城化。要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我们现在有30个都市,30个都市就有30个都市圈。实现同城化就要建设轨道交通,通过城际铁路与周边城市紧密联系起来。二是建设特色小镇,发展都市产业,因为靠近大都市,特色小镇就有了发展机遇,但受制于行政分割,交通不便,交通便利了,休闲、养老产业就能够发展起来,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也能够减轻。三是城乡融合。都市圈内的农业、农村依托大都市,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了满足大都市的需求,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这是一个历史趋势。有一些地方政府反其道而行之,以拆违建的名义变相把城里转移出来的人赶回去。

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实力。区域性中心城市也就是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全国有200多个。和大都市存在巨大落差。我国有500万人的大都市十几个,省会城市的规模都很大。但是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很多100万人都不到,实际上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大。由于它的功能不强,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产业聚集能力差,所以集中度不高,吸引力不强。能不能针对地级市中心城区出台一些政策,使其更有吸引力,使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更完善,构筑产业聚集的平台。既能够拉动投资需求,扩大内需;又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建议在每个地级市规划建设一所大型传染病防治院。新冠疫情爆发暴露出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短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议在每一个地级市建设一座大型传染病防治院,地点可选在距离地级市中心城区5公里之内,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名称可谓之疾病控制中心,归各市卫生局管理,一旦疫情爆发,可以最大限度地收治病人。医疗设施暂不配备,疫情爆发时,从国家应急储备库紧急调运。与此同时,利用疾控中心建立护士学校,培养护理人员。学生从初高中毕业生中录用,不收学费,毕业时发中专学历。各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需要的护理人员,从护士学校学生中优先录用。

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贫困地区的农民要摆脱贫困奔小康。遭遇疫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贫困地区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我认为要加大贫困地区易地搬迁的力度,易地搬迁要同小城镇建设,同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因为搬迁不仅仅是解决居住问题,要考虑就业,考虑贫困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根本摆脱贫困。建议加大异地扶贫搬迁的投入,不仅使更多的人根本解决贫困问题,而且也能够扩大市场需求。

最后就是加强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加大。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是很薄弱的,借这个机会,加强边疆建设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城市和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安边、固边、富边,也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

这就是我针对疫情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面对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化危为机,提出的几条建议,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