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经济 >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题报告之三: 长江上游经济区重点产业选择 第三章(下)时间: 2018-11-21信息来源: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肖金成等著 责编:柳敏 宋涛

5.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基础。农产品加工是长江上游经济区长盛不衰的产业,对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关系重大。区域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充足,已经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相比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 地处内陆的长江上游经济带腹地及周边地区自然作物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价值巨大,加工生产能力强大, 市场通达性强。区域内有果蔬、茶叶、中药材、粮食、家禽、生猪、土豆等优质农产品,并且拥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食品饮料加工生产制造企业, 一些产品品牌在国际国内具有显著知名度, 如五粮液、剑南春、茅台酒、泸州老窖、食品加工业、重庆啤酒、涪陵榨菜等知名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地域特色。长江上游经济区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充分整合自身富庶的资源优势、生产加工能力、品牌与技术, 将食品精深加工与先进生产工艺、高新技术以及国际有关质量标准相结合, 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 放大产品既有优势, 形成跨越行业、部门的绿色产业链, 打造我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真正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发展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着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

——白酒业。依托五粮液、剑南春、茅台酒、泸州老窖等优质白酒企业,打造宜宾-泸州-仁怀中国优质白酒“金三角”,形成世界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加快酒业集中区发展建设,支持江口醇、小角楼等地方名酒及原酒生产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延伸酒类设计、包装、物流、服务等关联产业链,形成以白酒为主,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茶叶、马铃薯、果蔬、豆制品、辣椒、肉类、荞麦、玉米、生姜、大蒜、核桃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发挥特色效益农业优势,主攻精深加工的绿色、方便、休闲食品和高档调味品、脱水蔬菜、泡制品、饮料、肉食品等。

——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天麻、脐橙、荞麦、土豆、肉类等高效农业,建设烤烟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畜牧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形成沿江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食品加工主要布局在毕节、乐山、自贡、六盘水等地

产值测算2010年,长江上游经济区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是1022.59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5.6%,推算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是2111.03亿元,2020年将达4357.93亿元,2030年达到18571.98亿元。

空间布局依托产业园区布局产业。白酒类主要布局在泸州、宜宾等地;烤烟布局在毕节、昭通等地;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布局在乐山、宜宾、泸州等地;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在毕节、六盘水、内江、昭通等地;茶叶生产基地布局在乐山、宜宾、泸州、六盘水等地;食品加工布局在毕节、六盘水、乐山、内江、自贡等地。

6.物流业

发展基础发展物流业需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基础、产业基础。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九个市分属四个省市,地理位置相邻,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物流的基础条件。

——区位优势。长江上游经济区位于川、渝、滇、黔四省市的交界,东临重庆,南邻云贵,沿长江东下可达重庆、武汉、上海,溯岷江而上可达乐山、成都,沿金沙江西南可达云南,“自古擅舟楫之利,北接巴蜀,南控滇黔”, 是川、渝、滇、黔四省市出入长江的黄金水道,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走向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重要通道,具备建成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长江上游经济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水资源富集,水资源储量8603.68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重庆、宜宾、乐山、泸州、毕节、六盘水、昭通等地,已建、在建和拟建的水电站有三峡、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等宜宾至重庆河段的5个拟建电站,总装机6470万千瓦。区域内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储量1723.58亿吨,硫铁矿储量58.56亿吨,此外还有磷矿、铁、铅、锌、铀、镍、银、锗、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矿产资源。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长江上游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西矿东运、西电东送工程迫切需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长江上游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化工、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冶金建材的重要生产基地。产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业的发展。据测算,在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中,水路的运输成本最低,约0.02-0.03元/吨,公路的运输成本是0.7元/吨,铁路的运输成本是0.4元/吨。长江上游经济区具备发展水运物流的良好基础。

——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一是铁路。区内铁路南北干线基本形成,成昆铁路从北向南经过资源富集的攀西地区;内昆铁路北接成渝铁路,南连贵昆,是沟通云、贵、川、渝三省一市的主要干线;隆黄铁路北起隆昌、南到贵州黄桶,经过古蔺县、叙永县、毕节等煤炭资源富集区,其中纳溪至叙永段已经建成。二是高速公路。区域内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已建的有内宜高速、宜昆高速、西攀高速和隆纳高速、成自泸赤高速泸州段。川黔高速、宜泸渝高速、乐宜高速正在加速建设中。三是港口水运。区域内已有的三大港口重庆港、泸州港、宜宾港,三大港口2009年区域内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大63.64万标箱。四是民航机场。重庆机场、泸州机场、宜宾机场、昆明机场、贵阳机场,其中昆明机场2010年全国排行第七位,年旅客吞吐量达 2019.46万人次;重庆机场排第十位,年旅客吞吐量1580.01万人次。

发展重点物流产业链:各产业生产的产品—物流中心(货运市场)—信息技术(面向物流企业应用的TMS OMS WMS等等系统)-物流技术—物流设备。重点建设港口物流中心,依托物流园区,配套建设货物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围绕优势重点产业,发展粮食、装备制造、化工、电子、电器、汽车、建材、医药、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强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重要服务站点的建设,完善交通运输设施平台,打通连接省内外、区内外乃至全球的货运快速通道。构筑完善的物流网络,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以重庆、泸州、宜宾为结点,辐射云、贵、川、渝的区域物流中心,形成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发展规模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779.4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考虑“十二五”时期港口、铁路、高速的加快发展,按照10%年均增长速度计算,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为1255.31亿元,2020年为2021.69亿元,2030年达到5243.75亿元。

空间布局。沿港口、铁路、公路布局物流工业园区,主要布局在重庆、乐山、宜宾、 泸州、六盘水、毕节、内江、昭通等地。

 

 

                3-25 长江上游经济区重点产业布局

地区

区位优势

重点产业

重庆

资源优势、交通枢纽、经济中心

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物流、天然气和水电、盐化工、医药化工、天然气化工、冶金

毕节

煤炭、硫铁、铅锌等资源优势

煤炭产业、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医药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物流

六盘水

矿产资源优势

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物流

自贡

盐卤、天然气等资源

天燃气、装备制造、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物流

内江

区位优势、产业优势

装备制造业、磷化工、煤化工、冶金、建材、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物流

宜宾

川滇黔结合的特殊区位优势,长江黄金水道等综合交通优势

电力、装备制造业、盐化工、硫磷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农产加工、物流

乐山

产业技术和资源优势

电力、电子硅材料、冶金、建材、盐磷化工、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物流

昭通

煤炭等 矿产资源优势、有色金属优势

煤炭、电力煤化工、装备制造、化工、农产品加工、冶金、物流

泸州

煤气、天然气、硫铁化工、机械、食品等优势产业,沿江优势

能源电力、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有机硅产业链、硫磷钛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物流

资料来源:依据长江上游经济区9个城市资源及重点产业绘制

                           3-26 长江上游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目标预测

 

重点产业类型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能源产业

煤炭产量(亿吨)

4.4

9.1

37.98

电力(万千瓦)

水电

8800

9200

9600

火电

2400

2800

3400

风电

300

350

400

天然气(亿立方米)

311.14

457.17

987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亿元)

3095.22

5454.83

16941.88

原材料产业增加值(亿元)

化工产业

1765.47

2812.5

7617.52

冶金

589.05

1090

3733

建材

228.98

292.24

476.03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亿元)

2099

4000

14504.05

农产品加工增加值(亿元)

2111.03

4357.93

18571.98

物流产业增加值(亿元)

1255.31

2021.69

5243.75

资料来源:依据以上各产业发展规模数据整理

(二)加快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展

通过开发长江上游沿江水电,和赤水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支流航运,提高港口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动沿江及其支流城市的发展,推动沿江经济带的形成,进而吸纳周边地区劳动力向沿江经济带集中和工业向沿江经济带的工业区集聚,从而减少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破坏。依据资源禀赋,长江上游经济区适合发展资源及深加工、重型装备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通过隧道运输比较困难,需要临港布局。

产业布局是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问题。依据“布局集中、岸线集约、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原则,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特色,以沿江工业园区和航运港口为依托,以培育壮大工业为重点,按照一园多区的思路,在沿江各城市布局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通过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加速沿江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1. 构建“一核、一轴、三带”沿江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逐步形成港口区、工业区和城镇群互动的“一核、一轴、三带”产业空间格局。即以长江上游的重庆为核心城市,以嘉陵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赤水河为依托,形成沿江经济发展轴,以及重庆至乐山、内江至昭通、内江至六盘水三条经济带,重点发展重庆、泸州、宜宾、乐山、昭通等地的沿江工业园区。同时,通过整合园区产业布局,每个园区形成1~2个规模产业,以规模效应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

1)“一核”:重庆

重庆作为沿江城市,是中国东西结合部,又是西南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向东可与武汉城市群相接,经过西南出海通道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紧密相连,是西南地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枢纽,是汇接全国的交通、通信两大枢纽。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区核心城市,境内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的商贸、金融、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中国西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重镇,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庆以其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及原有的产业基础,充当长江上游沿江核心城市,适合于发展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优质钢材和优质铝材为代表的冶金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及沿江物流。

2)“一轴”:沿江经济发展轴

长江上游经济区沿江主要港口有泸州港、宜宾港、重庆港、乐山港、水富港五个港口。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资源禀赋,沿江的这五个城市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本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以产业联结和资源互补为核心,构建沿江经济发展轴。把长江上游看做一条轴,沿江的五个港口城市看做“五个点”,在沿江的“五个点” 之间再选取不同的点,通过不同产业点的爆发力,带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发展,即“点轴”发展模式。当“点”的数量变多,点与点之间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两个“点”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度增长极的功能,即发展轴。“发展轴”具有增长极的所有特点,其作用的范围更大。“点”的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扩张到足够强大时,就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带动周围区域增长。

重庆:优先发展完善沿江的永川、江津、主城区、长寿、“库三角”、“小南海”等6个“点”的产业。

——永川处于川渝城市群核心位置,是成渝间真正的桥头堡。通过这个川渝交互的“节点”,使重庆更便于与泸州、自贡、宜宾、内江等川南城市连成一轴,而重庆与泸州、内江、自贡、宜宾资源互补,产业关联,这种点轴式的发展,会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江津依托港口,发挥临近公路、铁路枢纽的交通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吸引需要大运量、大吞吐量的工业项目,重点发展冶金、化工、机械等大型临港产业。

——主城区工业逐步向区县和工业园区转移,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研发转化基地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最终形成内陆开放型、具备强大辐射力的产业体系。

——长寿应重点发展矿产开采、建材、饲料加工、盐业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库三角”以其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应发展柑橘、榨菜、竹笋等的果蔬深加工业。利用“库三角”较为丰富的天然气、岩盐资源和良好的化学工业基础,构建天然气、化肥、工业盐等化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化工产业链。利用库区秀丽的风景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库区的支柱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小南海”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小南海”的水务环保区,集中发展供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的完整水务环保产业链。“小南海”因水资源而快速发展,吸引周边的人口向区域集中,扩大城镇规模,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泸州:泸州作为港口城市,以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一轴、三带、五港、七园”的沿江经济带,以实现港口园区联动,加速产业集聚,增强区域竞争力。 “一轴”,即以长江泸州沿岸为轴线进行沿江产业布局;“三带”,即在长江沿岸港口集中布局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以酿酒为主的食品工业三个产业集聚带;“五港”,即纳溪港区、龙江港区、泸县港区、合江港区和古蔺港区等五大港区;“七园”,即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化工园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泸州轻工业园区、泸州经济开发区和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等七大园区。

——五大港口物流业。纳溪港区主要为古叙地区转运煤炭、非金属矿石等大宗散货,并承担纳溪化工园区的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龙江港区主要为成都经济圈提供集装箱运输服务,并结合其他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泸县港区主要为腹地内成都、自贡、内江、资阳、威远等地和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提供进出货物服务,并承担本地部分煤炭外运。合江港区主要为黔北和古叙地区提供煤炭运输服务,并承担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原料、产品以及城市发展所需的散杂货运输。古蔺港区主要为古叙地区提供煤炭外运服务,并承担部分城镇发展和居民生活所需的物资运输。

——七个沿江产业园区。酒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酒类灌装、包材、仓储、物流配送、技术研发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形成白酒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建成中国最大的白酒贴牌加工(OEM)园区和西南最大的包装材料供应地。泸州化工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硫磷钛化工、建材及物流产业,形成煤(气)化工产业集群、硫磷钛产业集群,建成中国最大的化肥、甲醇和硫磷钛生产基地。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产业,形成大型工程成套设备产业集群,建成四川重要的工程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合江临港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大型及重型机械制造、加工、物流等产业,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汽摩配件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集群,建成川渝合作的示范园区。泸州轻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箱包皮具和服装轻纺产业,建成泸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和川南最大的轻工业产品制造基地。泸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有机硅、石油化工、航天及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配变电成套设备、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物流产业集群、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产业集群、有机硅产业集群,建成世界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基地和西南最大的沥青生产基地。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化工、纺织服装、鞋、帽的制造和物流等产业,并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成渝经济圈产业辐射,建成四川重要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宜宾:作为沿江城市的宜宾,拥有长江、金沙江和岷江岸线共约493公里。依托沿江优势,布局五粮液、阳春、罗龙、白沙、盐坪坝、福溪、向家坝等7个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工业园区。宜宾沿江经济带核心区覆盖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屏山县等1区6县的39个乡镇和中心城区10个街道,宜宾沿江东接泸州,西连乐山市、两周市,南壤云南省昭通市,是南北干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是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的黄金水道,是成渝地区连接南贵昆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宜宾以其区位和资源禀赋,是川滇黔结合部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长江上游宜宾段沿江地区承接三个转移:一是承接攀西-六盘水和川南地区矿产资源、建材、工农产品向长江中下游和全国输送转移;二是承接东部机械装备、重化工等“亲水产业”向长江上游地区转移;三是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所需的物资、装备在宜宾集散、相关配套产业聚集而形成的转移,这三个转移使得宜宾沿江经济带成为发展要素聚集、整合和扩张的重要地区。

——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思路,系统推进“兴点、织网、带面” ,逐步形成“一轴、一核、七板块”的空间格局。一轴,即以长江黄金水道、岷江、乐宜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等东西向通道为主轴。连接中心城市、江安-阳春、南溪—罗龙、新发、高场-喜捷、长宁-下长、月江-大窝、蕨西-泥南等主要板块,构成沿江经济带开发主轴线。一核,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柏溪、晋安、安边、赵场、菜坝、李庄、南广、象鼻、沙坪等城镇和临港经济区、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及宜宾港志成作业区,逐步形成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中心。七板块,即重点发展江安-阳春、南溪—罗龙、新发板块、高场-喜捷、长宁-下长、月江-大窝、蕨西-泥南等七大经济板块,使之成为沿江地区辐射其他区域的重要的传导点和转换点。江安-阳春板块由江安县城、阳春工业园区和宜宾港江安港区组成,主要发展氯碱、造纸、物流、新材料等产业,是连接泸州和重庆的重要门户。南溪—罗龙板块由南溪县城、罗龙工业园区、南溪港区组成,主要发展机械加工、制药、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纸业等产业及物流业。高场-喜捷板块由高场镇、喜捷镇、向家坝工业园区组成,重点发展机械设备和机电制造业、食品饮料和农产品深加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新发板块由屏山县新县城、宜宾港新发作业园区和新发工业园区组成,重点发展机械设备制造、农产深加工等产业。长宁-下长由长宁镇、下长镇、长宁工业园区组成,重点发展机电制造、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月江-大窝由月江镇、大窝镇、福溪工业园区组成,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煤化工等产业。蕨西-泥南板块由蕨西、泥南、古柏等乡镇组成,是宜宾市工业战略后备区。

——沿江产业群。酒类食品产业群由酒类、茶叶、农产品深加工等三大产业链构成,主要布局在五粮液工业园区、宜宾经济开发区、罗龙河向家坝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由氯碱、磷化工、盐化工产业链构成,主要分布在阳春、罗龙和长宁工业园区。机械制造产业群向材料加工、基础元件、向关键部件、主机和设备成套制造方向发展,主要布局在罗龙、象鼻、五粮液、向家坝工业园区。能源产业主要发展核电原料元件制造业,布局在向家坝工业园区和福溪工业园区。轻纺产业群由纺织产业链、竹产品产业链构成,主要分布在盐坪坝、盐龙工业园区。

乐山:乐山沿江产业带按照“点连线、以线带面”,构建“一轴、四港、六园、两带”的沿江工业园区。

——一轴。重点以大渡河—岷江(包括金口河—峨边—沙湾—市中区—五通—犍为等县(区))为沿江经济走廊的发展主轴,沿江进行产业布局,带动沿江城镇发展。

——四港。在沿江重点打造嘉州港区、沙湾港区、五通桥港区和犍为港区四个港口,港为市用,市以港兴,港城互动,协调发展。在岷江老木孔枢纽库区建设嘉州港区,以大件、集装箱、件杂货、客运为主,重点为旅游客运、集装箱、德阳大型设备运输和工业产品运输等提供中转服务。在大渡河安谷枢纽库区建设沙湾港区,以散货、件杂货为主,重点为沙湾区和攀西经济区原材料和工业成品提供中转服务。在岷江犍为枢纽库区建设五通桥港区,以件杂货和危化品运输为主,重点为五通桥、井研、眉山等地的化工产品和部分工业产品提供中转服务。在下渡和河口建设犍为港区,以件杂货、散货为主,重点为犍为、沐川、井研、峨边、马边等地的物资运输提供中转服务。

——六园。在沿江重点打造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盐磷化工、冶金建材、现代物流、高新技术、高载能产业等6大产业园区,形成沿江点状经济板块。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在高新区、犍为、五通桥等地,依托新光硅业、东汽峨半、乐电天威、永祥、新天源等一批多晶硅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延伸电子硅材料、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硅化工循环利用等产业链,形成千亿产业,把乐山建设成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盐磷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在五通桥老木孔梯级东岸一带,以和邦、巨星、永祥、福华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盐磷化工产业,加强科研攻关,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冶金建材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在沙湾港区,依托德盛钢铁、西南不锈钢等企业,发展冶金建材产业,加快形成钢铁冶炼、钢铁冶炼配套、钢铁深加工、不锈钢、水泥等支柱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在乐山中心城区,依托乐山港嘉州港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备,集装卸、仓储、运输代理、配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集疏运基地;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代物流形态,构建高效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在乐山高新区,发展电子、医药、机械电气、生化、精密仪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引进软件、芯片、机床数控、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等关键技术,壮大产业集群。高载能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在金口河和峨边,发展铁合金、磷、硅等基础原材料产品,引进和应用新环保技术、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提高高载能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减小并控制污染,加强环境保护。

——两带。在沿江加快形成特色效益农业带和沿江黄金旅游带。充分发挥沿江地区滩涂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调优结构、调高效益”的沿江整体开发战略,加强沿江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以生态水产、特色林果、时令蔬菜和优质畜牧等为内容的沿江特色产业带。市中区重点发展畜牧、蔬菜等城郊型农业;沙湾区重点发展中药材、畜牧等产业;金口河区重点发展天麻、马铃薯等特色效益农业;峨边彝族自治县重点发展鲜笋、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五通桥区大力发展花木、生姜、养鸡等特色种养业;犍为重点发展生猪、家禽养殖、水果、林竹等。整合沿江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江、岛风光兼备、地形地貌类型丰富的优势,促进水上旅游与陆上旅游、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业,建成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特色有机融合的沿江风光旅游带,使乐山的旅游“显山露水”。重点开发凤洲岛、平羌小三峡、小西湖、峨边黑竹沟、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等生态探险旅游区、犍为古文化旅游区、沙湾沫若博物馆、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等。

昭通:形成“一圈、一轴、一带、一片区、一门户”的经济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集群。

——“一圈、一轴、一带、一片区、一门户”的经济发展格局。“一圈”是指以昭鲁一体化为重点的昭鲁彝大一小时经济圈;“一轴”是指昭水发展轴,形成以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为依托的经济发展轴;“一带”是指沿金沙江经济带,形成以金沙江下游干流和沿江公路为依托的经济带;“一片区”是指镇雄威信片区,形成集火电、化工、旅游、生态农业为主体的节能型、生态型新型工业经济区;“一门户”是指水富,将其建成云南参与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合作的重要门户城市。

——打造产业集群。打造西部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通往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中国内地的大走廊。重点发展烟草、能源、煤化工、矿冶建材加工、生物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六大产业,突出大交通、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

3)“三带”:重庆-乐山经济带、内江-昭通经济带、内江-六盘水经济带

三条经济带主要依托沿路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促进经济带产业的发展。目前,泸州-六盘水的铁路、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内昆铁路在昭通通过。

2. 依托长江,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充分发挥长江上游沿江水能资源丰富、火电基础良好的优势,借助临水航运和古叙、筠连、毕节、昭通、六盘水的优质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加快发展煤矸石发电,力争核电前期启动,加快投资风电建设,形成水电火电联动的能源供应产业体系,进一步巩固沿江电力生产基地的地位。

整合矿产资源,将冶炼、建材工业向沿江集中布局,支持企业沿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施煤—电—钢--铝—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汽车用钢、高档电站用钢、不锈钢板管、机械用高档工模具钢、高强度建筑钢材、多元化优质铁合金高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有色金属产业要实施煤-电-铝-深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生铁、铜镍、铅锌冶炼好和铸造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建设高附加值的铝制品加工产,建成煤电铝及铝深加工联合企业,打造集团铝工业基地。

化工业主要发展煤化工产业链、天然气化工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硫磷化工和医药化工。其中,煤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甲醇-烯烃、甲醇-碳一、煤焦化-焦油的深加工、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等四大产业链;天然气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天然气制乙炔产品链、天然气合成氨、高效复合肥产品链、烃类转化、天然气精细化工,积极推广合成气制备新技术、甲醇、二甲醚应用技术、有机硅氟应用技术、天然气等离子法生产乙炔工艺技术,积极研发化肥催化即使、精细化工催化技术、变压吸附技术;盐化工产业链重点做大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氯碱产业链重点发展盐-电石-PVC产业、烧碱及下游耗氯医药中间体等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硅、有机氟专用炭黑系列产品的后加工产品,发展以氯碱为原料的精细化工和日用化工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硫磷化工重点发展硫-磷-钛化工产业链,硫铁矿制成硫酸,磷矿制成磷酸,积极发展产业磷下游的磷酸一铵、磷酸精制、多功能磷酸盐、特制六磷酸钠等产品;医药化工沿着产业链:中药提取-饮品--成药,全面提升中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装备现代化水平,力争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进农产品由初级阶段向精深加工转变,建立完整的农产品深加工生产链。

3. 加快发展对接沿江城市的配套产业

加强与周边城市对接合作,共同推进一些产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发展沿江物流产业、装备制造及能源等产业,加强沿江城市产业的配套,推动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区发展。积极开展地区合作,大力发展汽车等机械配套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零部件中小企业群。把装备制造业向沿江产业园区集中,借助沿江航运发展的机遇,推动沿江经济的发展,把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