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把人的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琼 作者:admin 责编:
作为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城镇化已经被视为未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城镇化背景下的产业投资之路”论坛上表示:“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扩张土地面积和增加城镇人口数量,而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据悉,中国城镇的常住人口每年新增2000万,但在城镇人口构成里,有户籍人口的占到57.96%,没有城市户籍的占到42%。城市空间比改革开放前扩大了二三倍,但没有产生相应的人口城市化。
秦虹注意到,与城镇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虽然工业化水平很高,但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并不高。她认为,城镇化应该是工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后,随着工业化人口增加,再产生大量的需求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潜力;同时,增加城市的人口、真正地把农民工变成市民之后,其消费水平达到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对国内的消费产生支撑。
“未来城镇化应着力于提高城镇化质量,而提高质量核心之一就是人的城镇化。”秦虹认为,“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快速、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应该在新型城镇化推动的过程中予以解决。”
“要把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放在第一位。”安泰战略管理研究所的所长孟宪忠认为, “如果社会资源不改变围绕权力集中的方式,城镇化建设只能徒有其表,没有行政机构、企业总部、各类院校、文化单位、各类人才向小城镇的迁移过渡,没有小城镇自身的发展能力的支撑,小城镇永远无法真正发展。”
而在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中小城市,“应该把既有的潜在优势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否则将面临这样的问题:既不具备大城市的集聚和规模效应,也可能没有小城镇比较原生态自然的环境,在城镇化大潮中迅速边缘化。
他举例,一些高铁沿线的中小城市就面临这样的情况,高铁往往两头连接特大型或大型城市,沿线布局的中小城市本来想从大城市去分流资源,但由于没有找到自己很好的定位,结果出现了所谓的“洪溪现象”,其人才、技术、资金顺着高铁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