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珠三角城市群时间: 2017-11-20信息来源:梁育填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编者按:2017年7月7日,由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的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新特点 新思路 新方向”为主题,就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特点、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促进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思路与城市群研究的新方向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论坛期间还成立了“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对于促进中国城市群理论与政策研究,推动中国城市群健康发展,讲好中国改革空间试验场故事,具有重大意义。本刊特刊发论坛正式发言或书面提交的部分研讨成果,以飨读者。特别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教授帮助本刊联系专家并组稿。
关键词: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创新发展;区域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766(2017)05- 0001- 25
收稿日期:2017-07-09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利用制度、区位、土地、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深度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增长的奇迹”,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板块之一。珠三角的城镇化伴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下面我从珠三角的发展历程、产业联系、空间形态和城市区域枢纽等角度来阐述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过程。
    (1)珠三角的发展历程。珠三角是珠江流域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该地区适合农业生产,早期形成的基塘系统就是典型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进入外资的“三来一补”和本土的乡镇企业自下而上的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东莞的“三来一补”外资企业和佛山的本土乡镇企业是典型代表。新世纪以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旋律,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方面是企业倒闭或者转移,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转型升级,以“机器代人”为智能制造和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典型代表。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珠三角诞生了许多大型本土跨国企业,如华为、中兴、美的、格力、TCL、海能达等,并孕育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本土跨国企业。
    (2)珠三角的空间形态。伴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珠三角的空间结构变化伴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虽然珠三角东岸以“三来一补”的外资企业为主,西岸以本土乡镇企业为主,但都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呈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早期沿着国道和高速公路形成经济走廊,随着产业集聚的需求,形成大量的村镇工业园区,其产业高端化和城镇化发展,打造出产城融合的新城。
    (3)珠三角的产业联系。首先,随着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本土大型企业开始在海外布局和投资,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向外拓展的生产空间新的全球生产网络。其次,从企业的总部和分支来看,可以发现深圳现在已经成为了珠三角里面产业组织的中心,临近深圳的东莞和惠州受到深圳的产业溢出已经很明显。深圳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很大,其影响不仅仅在珠三角,更是在改革开放的旗帜。随着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打通,珠三角东岸将会更好辐射带动珠三角西岸,尤其是珠中江等城市。
    珠三角的全球城市区域枢纽。珠三角是我国重要商贸业地区,广州在长期的商业贸易过程中形成全球城市枢纽性的地位。首先,从珠三角升级到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对外联系的交通枢纽和对内的快速交通网络化的结构。其次,需要重塑岭南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中突出岭南水乡风貌特色,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的大湾区。最后,珠三角的全球城市区域枢纽作用的发挥,应该更好发挥在“一带一路”的作用,促进珠三角与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合。
 
作者简介:梁育填,男,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广州 510275)。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