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2013年CPI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下)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涛 作者:admin 责编:

    2013年CPI变动趋势的判断及预测
  
  2013年,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推动价格上行的因素比上年增多,CPI上涨的潜在压力有所加大。
  
  ——消费需求恢复性增长将拉动CPI继续温和上涨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为7.1%,持续增长的势头明显减缓;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速也连续5个季度下滑(见图4)。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放缓?穴尤其是农村家庭?雪是促使CPI涨幅有所回落的重要原因。从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处于周期性底部和缓慢回升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速则处于周期性上升阶段。由此判断,居民消费需求的恢复性增长将会一定程度上拉动CPI涨幅的扩大。
  
  ——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将对CPI上涨形成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2012年劳动年龄?穴15—59岁?雪人口总量比上年减少345万,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下降,凸显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紧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较大。更重要的是,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务农的机会成本持续上升。以粮食生产为例,2006—2011年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约为40%左右;而单位劳动力机会成本则由35.1元/日大幅提高到78.5元/日,年均递增17.4%(见图5)。预计2013年还将保持一定幅度的上升,加之各地上调最低工资和社保标准,对CPI上行的影响不可低估。
  
  除此之外,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回落后逐步企稳,同比上涨5.6%。预计2013年将呈筑底反弹、波动回升的态势,全年累计涨幅约为8%左右。由此造成种植养殖成本增加,最终传导至食品价格。据测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直接拉动食品价格上升0.4个百分点。按此计算,2013年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将拉动食品价格提高3.2个百分点,进而影响CPI上升1个百分点。
  
  ——国内货币流动性总体适中将对CPI构成一定的上行压力
  
  从目前来看,2013年宏观经济还处于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重要时期,预计经济增长将呈现温和回升态势,增速略高于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健的调控基调。然而,考虑到相对较高的货币存量,以及今年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情况,CPI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
  
  根据M2增速与M1增速之差与CPI的领先关系,并综合产出缺口情况判断,2012年M2与M1的增速差持续为正,但有所收窄,意味着2013年充当资产储存的货币增长快于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增长,即居民倾向于更少的持有货币,加之产出缺口虽然会逐渐由负转正,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即期有效需求不旺难以拉动CPI走势的大幅反弹。
  
  ——输入型通胀压力和资源价格改革将对CPI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全球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活力仍显不足,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回升动力温和释放,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的态势。由此预计,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而多数发达经济体石油需求则会保持稳定或微降,因此对国际油价上涨的支撑作用相对有限。但值得重视的是,欧美日等经济体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会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使得大量资金进入商品期货等市场,从而加大投机基金炒作的货币资金条件。加之中东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国际油价。从2013年1月上旬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来看,WTI原油期货价格已经出现小幅反弹,约为93.2美元/桶,环比上月同期上涨了8.4%,预计全年国际油价还将处于上升通道,高位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由此会直接影响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而影响到CPI交通类的燃料价格,居住类的水、电、燃气价格的变动。
  
  此外,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计,2013年全球粮食产需关系总体偏紧,产需关系由上年的产高于需515万吨转变为产不足需4021万吨。玉米、小麦、大米均产不足需,粮食期末库存比上年减少了8.6%,库存消费比则下降了2个百分点,约为18.6%。由此判断,今年国际粮价很可能呈高位运行态势,从而对我国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2012年粮食生产实现了“九年连增”,国内粮食供给形势大为改善,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并且,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库存消费比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水平,也有利于保证国内粮价涨幅可控。
  
  从国内来看,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疏导公共事业领域累积的价格矛盾,国家还将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逐步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预计水、电以及天然气等价格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从而推动水、电、燃料价格有所上涨。虽然其占CPI权重较小,直接影响有限,但价格改革在多个行业的波及效应会对CPI产生一定的影响。
  
  ——猪肉价格周期性回升将加大CPI的上涨压力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的主要肉类消费品,其一般在CPI中的比重为3%左右,对物价走势影响较大。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国千家规模以上养殖企业生猪存栏量虽然同比增长4.7%、环比持平,但增幅均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落。根据生猪生长周期判断,在没有明显疫情的情况下,2013年猪肉市场供给将比上年略有减少,猪价很可能呈温和上涨的态势。
  
  与此同时,预计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以及人工成本预计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对猪肉价格回升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从需求角度来看,一季度正值猪肉消费的旺季,节日需求是拉动猪肉价格上涨的短期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并依据模型测算,在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且没有重大灾害疫情发生的条件下,2013年CPI同比呈前低后高的走势,翘尾因素对6、7月份的影响较大,预计全年CPI同比上涨3.2%左右。
  
  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政策应注重增强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价格综合调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疏解物价上涨压力。
  
  ——将价格监测重点前移,增强价格监管的预见性
  
  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加大监测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并将监测重点前移;更加重视对影响重点商品供求的关键性指标的监测,健全价格异常波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此同时,要注重将调控重点转向市场秩序治理,清理规范涉及民生的重要经营服务性收费;加强节日期间的市场价格监管,加大对恶意囤积、合谋涨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促进合法、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
  
  ——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市场调控能力
  
  发挥大市场、大流通体系作用,在继续推动“农超对接”的基础上,加快促进多样化的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推进对接规范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发展。加强市场应急调控骨干企业队伍建设,增强迅速集散应急商品的能力。严格落实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3年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政策措施。此外,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政策,促进区域间和城市内部运输网络的优化和合理配载,推动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资产市场调控力度,稳定资产价格
  
  丰富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防范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反弹,稳定市场预期。完善房屋租赁管理制度,增加市场化的租赁房供给;同时切实发挥保障性住房的调节作用,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租赁需求。除此之外,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适时采取总量对冲措施应对入境热钱,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化解潜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适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管理
  
  在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好能源资源约束增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发挥其杠杆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手段,着重从需求端入手,采取财政补贴、阶梯价格等多种方式,切实减轻价格上涨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
  
  除此之外,随着近年来各地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规模的扩大以及在平抑农副食品价格、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亟须从国家层面加快价格调节基金立法,尽快出台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对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作出明确规定。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市场形势动态分析”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