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的五大问题(上)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文远华 作者:admin 责编:

     问题一: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为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功?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中国模式”论和“改革开放”论。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上世纪70年代末相对落后的状态起步,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世界贸易出口第一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大国、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几亿人民从贫困状态成长为中产阶级,一大批先进的基础设施已经或正在建成——短时期内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奇迹。

    但是,关于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取得成功的原因却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两种:

    第一是所谓的“中国模式”论,将中国经济的成功归功于中国特有的政府强力控制和国有经济主导。过去几年这种观点在中国部分官员中非常流行,作为他们得意自满的理论支撑。据说在国际上 “中国模式”论也很有市场。持该论者反对“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市场自由竞争和私有企业为主的经济制度,主张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坚持政府控制和强化国有经济。

    第二是“改革开放”论,将中国经济奇迹归因于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持该论者认为,正是因为改革,从过去的计划经济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城乡人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就业或创业,从而优化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使潜在的经济发展能量得以磅礴释放,经济奇迹才得以发生;正是因为开放,中国才可以吸引外资和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才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交换,才可以在世界贸易和交流中进步,才可能将中国的产品销往世界,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就我自己而言,很明确地赞同第二点,而反对第一点。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所接受的经济学教育,而且是缘于我个人的经历。正如我第一次演讲提到的,我在中国中部湖南省的一个偏远农村长大,童年时代所经历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绝对贫困给我留下了不愿回首的记忆。如果没有改革,我不可能有机会接受现代高等教育;如果没有开放,我不可能有机会来到耶鲁,来到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交流。

    问题二:当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哪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对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是问题源自改革开放,二是问题源于改革的不彻底和停滞。

    当然,中国经济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我看来,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扭曲的经济增长模式。很多人知道,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和净出口,而国民消费内需明显不足。国有经济成分较大,而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制造业虽大而不强,在产业链的低端挣扎,而具备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一些地方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虽然多年来政府在号召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减少,但扭曲的路径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第二,日渐积累的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最初体现在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现在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在3倍以上,不同行业之间最大收入差距在4倍以上,同一单位系统内部收入差别会超过几百倍。更为危险的是,不平等现象正向社会多方面蔓延,人民群众得到教育、医疗、就业和发展的机会也变得不平等。

    第三,腐败和寻租行为泛滥。腐败现象正在侵蚀公平公正的社会伦理基础,并危及社会稳定。

    对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第一,问题源自改革开放。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像打开“潘多拉盒子”的过程,各种恶魔都跑出来了。在去除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受的约束之后,一部分人转而不计手段追逐私利,将社会传承的伦理道德和法制规范抛诸脑后,所以,许多恶行出现,腐败蔓延,社会不平等加剧。刚刚过去的感恩节期间,我去了趟美国的南部邻居古巴,那里仍然在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当地人聊天,他们中也有人担忧,改革开放可能会带来道德沦丧,犯罪率升高的社会问题——按照这种解释的逻辑,如果要解决当下的问题,中国应该停止改革开放,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

    第二,问题源于改革的不彻底和停滞。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因为改革不彻底,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改革近乎停滞,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在主导经济资源配置,以海量政府投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致使经济发展模式扭曲;许多政府部门依然在大量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使得腐败寻租行为蔓延;国有经济在一些竞争性领域仍然处于垄断地位,一些“内部人”据此掠夺本应属于大众的资源,从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利益阶层日渐强化,为了维护其既有利益格局,极力阻挠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使中国经济眼下面临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按照这种解释的逻辑,为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未来中国应该继续坚定信念,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开放。

    很明显,我赞同第二种解释,而反对第一种解释。这几个月来我对美国、古巴和中国经济的观察和对比,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念。刚刚过去的中国执政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再次明确了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好消息。我相信新一代领导人将带领中国在这条光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问题三: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应该继续升值吗?

    人民币汇率现在已经大致在均衡水平。当然,如果中国经济转型成功,能继续长期保持过去30多年来的增长态势,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是可以期待的。

    这是当下美国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学期我们在耶鲁最精彩的活动之一就是近距离地观察了美国的选举全过程。在辩论中,两党候选人都多次谈到了中国,这可能对促进双边相互重视和了解是好事。但当他们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他们的言论似乎并不友好,也不专业。特别是罗姆尼州长,他在谈论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其表现像一位喜剧演员,看不出其作为总统候选人本该具备的现实经济专业素养。

    他说道:“如果我当选总统,在我入主白宫的第一天,我已经明确过,就在第一天,我将签署一项执行法令,宣布中国为货币操纵国。我们将在WTO框架下对中国操纵货币采取对抗他们的行动。 ”

    罗姆尼先生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言辞非常吸引美国选民的眼球,但却缺乏逻辑和事实的支撑。让我来告诉你们几个数字:

    第一,从2005年7月到2012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上升了32%。32%的变化在金融汇率领域是个很大的数值,这一变化对中美两个大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或将逐步显现。中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再平衡而主动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并非像奥巴马总统竞选时所说,中国按他的要求对汇率进行了调整。

    第二,让我们看看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的对比。这几天,人民币即期汇率大致为1美元兑换6.28元人民币,而在新加坡、香港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非交割远期(NDF)人民币5年期汇率大致为1美元兑换6.83元人民币。这表明,市场预期5年后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目前水平是贬值而非升值。在崇尚市场经济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应该相信来自市场的信号。

    第三,让我们对比一下中美两国的货币供应量M2和GDP。 2011年中国的GDP不及美国GDP的一半,但中国货币供应量M2已经超过美国的M2,这意味着中国以相对多的货币在支撑着相对小的经济规模。虽然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不同,这两个指标之间不完全可比,但我始终在怀疑,中国在如此相对大的M2/GDP条件下,如何能够长期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趋势。

    第四,美国一些政客的惯用逻辑是,因为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所以美国与中国之间形成贸易逆差。让我们看看美国的贸易数据,2011年美国与全世界98个国家之间形成了贸易逆差,中国只是这98个国家中的1个。如果这些政客的操纵汇率和贸易逆差之间的逻辑成立,美国是否认为这98个国家都在操纵汇率并应该给予制裁?很显然,不可能,因为那样很愚蠢。

    我认为人民币汇率现在已经大致在均衡水平。当然,如果中国经济转型成功,能继续长期保持过去30多年来的增长态势,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是可以期待的,但现实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作者为耶鲁世界学者,建行天津分行副行长,本文节选自作者日前在耶鲁大学的一次演讲)


                                                                                  ***